咖啡作为舶来品,从民国时期已经开始流行起来。
时至今日,咖啡已经从一个代表小资的舶来品,变成为很多人的必需品,就好比小编,工作时如果没有一杯咖啡傍身,似乎一切都没了头绪。
一杯咖啡摆在我们的面前,口感和风味取决于很多的因素,我们不能简单地评价一杯咖啡的好和坏。
在咖啡品鉴中,flavor也就是风味,其实是一整条链带,从咖啡树上一颗豆子开始,到烘焙、后萃取都有很大的影响。
靠咖啡续命的你,真的了解咖啡吗?
溯源一杯好咖啡,自然要从咖啡豆的源头说起。**大部分的咖啡产区都位于南北回归线的热带地区,也被称之为"咖啡带"的Coffee Belt,常被用来做精品咖啡的阿拉比卡豆就来自这条咖啡带上。
我们的咖啡馆虽然十几年前连新鲜烘焙都不懂,可发展*,已经与世界流行同步。可能每一家菜单上的咖啡豆不一样,但贵咖啡的**名里大概率有一款叫作“瑰夏”的咖啡存在。瑰夏是近15年里咖啡界的**,它在2004年的“巴拿马”(The Best of Panama)咖啡生豆竞赛上一战成名,无论是以竞标形式销售的批次还是非竞标销售的价格都屡破纪录。因为太夺目,“巴拿马”竞赛甚至单独辟出一个瑰夏组,自己跟自己比,不让它同其他咖啡品种竞争。
“瑰夏”这个中文名是珈露梦贸易有限公司翻译的。袁惠国说,虽然瑰夏在2004年就**了,但当时国内信息闭塞,他在两年以后才从日本母公司那里次喝到瑰夏。“它有一种烤地瓜的甜香,我以为里面放了什么东西。那个年代,韩国人很流行在咖啡里加干果。日本同事告诉我,这是咖啡本身的味道。我从来没有喝到过这样的香味,就在2006年12月份开始引进了。它的名字Geisha跟日语里的艺伎同音,我们觉得不合适。因为它有花香,所以后来翻译成瑰夏。”袁惠国说。
如何煮出一杯完咖啡
“成就一个新品种,这种植物需要经过7到8个不同的嫁接周期才能真正成为交品种, 但是杂交品种是防叶锈病的,并且产量更高。”
这种杂交品种更早成熟,比其他咖啡品种早一年开始结果,所以比大多数咖啡品种早一年获得**。
通常采收咖啡会被装在80-100磅的咖啡袋里运到加工厂,但是有了混合动力车,农民们反馈说同样的袋子现在可承重120磅或更多。由于咖啡是按重量支付的,这样就提高了收入。
他说:“ 我们还教他们如何做小生意,比如烘焙和销售咖啡,以及如何做咖啡相关的其他事情从而增加种植园的价值。许多农民将柠檬草引入种植园,种植在咖啡树之间,收获后出售用来泡茶。”
通过有教育意义的购买,购买者就可能在支持一个家庭和另一个小生意。
虽然是新兴市场,可中国味蕾很快抓住了重点,追逐好豆子。瑰夏是随着中国人对咖啡的兴趣渐长而走红的。袁惠国说,早是日本公司拍下来5箱,中国闽台买走3箱,剩下的2箱,他再进一些到大陆,以很低的价格销售。“拉高了也没用。当时这种咖啡豆就是发烧友尝一下,真正进到店里销售很少。”可到了2011年,大陆的咖啡店里不但出现了瑰夏,并且直接参与到国际竞标中,甚至是瑰夏种为**的巴拿马翡翠庄园。魏凌鹏是大陆比较早卖瑰夏咖啡的人,他的老店在烟袋斜街,量大消费力也强。魏凌鹏说:“我们几家公司,有闽台的,也有大陆的组队去竞标。早期一磅是十几二十美元,我们一直拍到前年,已经涨到一磅100多美元了。”
中国人总体对咖啡的需求量很小,但喜爱贵的豆子。顾沁如说,在国外测到一些非常棒的咖啡风味时,其他国家的生豆买手,就直接放弃了。他们也会说风味很棒,喝了很好,但是这样的价格在他们的国家根本不好卖。那些把咖啡当作日常饮品,几乎每人每天都喝咖啡的市场,人们不会为风味更好而价格昂贵买单。可目前咖啡对很多中国人来讲,就像对待红酒一样,属于品鉴的范畴,会愿意买一些比较高等级的豆子。“经常身边会有朋友说,近竞标了一支什么的咖啡或者一支什么的红酒,然后拿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顾沁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