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走入一家咖啡馆,时常在菜单上看到“埃塞俄比亚,古吉、罕贝拉,花魁”“哥伦比亚,天堂庄园,粉波旁”“巴拿马,翡翠庄园,瑰夏”等。这些产地和品种的名词和它背后所传递的信息,对我们来讲很陌生,却是一杯好咖啡的起点。2017到2019年世界咖啡师比赛中国区、烘焙师李震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咖啡生豆如果没有这些风味,是没办法通过后期的烘焙和萃取做出来的。一个100分的生豆,被烘焙成80分,被萃取成60分,也比一个60分的生豆好喝。
不同产区和处理法的咖啡生豆有不同的香气和风味,这是人们不断去寻找新豆子、特别豆子、那些更适宜咖啡种植产区的咖啡豆的动力来源。比如在埃塞俄比亚,耶加雪菲镇的为*特的花香和柑橘味**于世。在海岛牙买加蓝山,咖啡有幽香和清甜。巴西咖啡豆有芒果、龙眼、榛果等混合了果胶的甜香和水果调。我在文章开头点的那一杯哥伦比亚天堂庄园栽种的波旁种,采用了特殊的处理方法,所以散发着明显的草莓酸奶味。
咖啡跟茶的对比,一直让咖啡行业觉得中国味蕾是巨大的机会。朱雪松1995年加入咖啡行业的时候,金米兰还是一个进出口背景的国企。当时“南方谈话”已经过去了三年,中国的开放程度让人兴奋,他说,当时都认为我们很快会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欧洲人在咖啡上也很有信心,认为中国未来一定是世界上的咖啡市场。“这个说法也没错,但未来是几年?我当时以为是五六年。”朱雪松说。
实际上直到去年,国际咖啡组织的数据里,中国人均每年消费咖啡只有5到6杯,欧美人均300杯,日本人均200杯。
从前消费能力是阻碍中国人喝咖啡的一个原因。朱雪松的客户都是北京的一批酒店和餐厅,这是一条“迫不得已”的经营道路。他说,那时候没办法把咖啡熟豆卖给别人,都不接受。早期北京只有马克西姆西餐厅有意式咖啡机。高峰时期,他的客户有300多家北京的饭店餐厅,可每个月消耗咖啡只有70公斤。大客户得是宾馆,个是附近的亚洲大酒店,它一个月的销量就有50公斤,那里针对的主要是外国人。
品质也不如现在讲究,喝不到好咖啡。2002年,袁惠国的日本母公司在上海建立了珈露梦贸易有限公司,打算在中国开展咖啡贸易。为了推广新鲜烘焙的概念,他从上岛咖啡和星巴克各买了一袋咖啡豆,让爱好者们对比。“他们闻完上岛咖啡的,觉得很香。闻完星巴克的,觉得很香。接下来我们的一闻,这个香气怎么不一样?我教给他们什么叫齁了,什么叫氧化了。”袁惠国说。
传统的卡布奇诺咖啡是三分之一浓缩咖啡,三分之一蒸汽牛奶和三分之一奶泡的结合。卡布奇诺又分为湿卡布奇诺和干卡布奇诺,湿卡布奇诺是指牛奶多、奶泡少的做法,奶香盖过了咖啡味,所以口味也比较清淡。干卡布奇诺则是指牛奶少、奶泡多的做法,所以咖啡味比较重一点。
Flat White(小白)
原料:espresso(双份) + 牛奶 + 奶泡(少量)
小白 早来自澳大利亚还是新西兰,一直有争议。 基本就是介于拿铁和卡布奇诺的中间产物, 更多的咖啡,更少的奶泡。所以也被叫作 “湿的卡布奇诺” 或 “小的拿铁” 。 星爸爸菜单里叫做 “馥芮白”。
拿铁咖啡
拿铁咖啡是意大利浓缩咖啡与牛奶的经典混合,意大利人也很喜欢把拿铁作为早餐的饮料。意大利人早晨的厨房里,照得到阳光的炉子上通常会同时煮着咖啡和牛奶。喝拿铁的意大利人,与其说他们喜欢意大利浓缩咖啡,不如说他们喜欢牛奶,也只有espresso才能给普普通通的牛奶带来让人难以忘怀的味道。
如果不放热牛奶,而直接在意大利浓缩咖啡上装饰两大勺牛奶泡沫,就成了被意大利人叫做Espresso Macchiato的玛奇哈朵咖啡。
欧蕾咖啡(Café Au Lait) 欧蕾咖啡可以被看成是欧式的拿铁咖啡,与美式拿铁和F拿铁都不太相同。 欧蕾咖啡的做法也很简单,就是把一杯意大利浓缩咖啡和一大杯热热的牛奶同时倒入一个大杯子,后在液体表面放两勺打成泡沫的奶油。 欧蕾咖啡区别于美式拿铁和意式拿铁的特点就是它要求牛奶和浓缩咖啡一同注入杯中,牛奶和咖啡在时间相遇,碰撞出的是一种闲适自由的心情。 法国人是欧蕾咖啡热情的拥护者,你在法国人的早餐桌上会看到肚子圆圆的欧蕾杯,里面盛的是他们好心情的源泉。 有趣的是,比较所有的咖啡杯,可能法国人用来盛欧蕾咖啡的杯子是号的。